###蕲春搭子:荆楚乡音里的烟火人情 ###_[MMKMMC]
在湖北蕲春的街巷阡陌间,“搭子”一词透着几分熟稔的暖意。它不是书面上的雅称,而是扎根于方言土语中的生活印记——是田间协作时的一声招呼,是茶余饭后凑伴闲话的默契,更是蕲春人用行动写就的“人情契约”。
清晨的菜市里,吆喝声夹杂着笑语。“搭个伴去买豆腐哦?”两位老人拄着竹篮并肩而行,这便是“搭子”最朴素的写照。不需繁文缛节,只需一句乡音,彼此便成了临时却真切的同盟。蕲春人深谙“搭伙过日子”的智慧:插秧时几家合用一头牛,红白喜事时乡邻凑成“办事搭子”,连孩童上学也总要邀个“同行搭子”。这些琐碎日常,被“搭子”二字轻轻串联,成了生活里拧成的一股绳。
“搭子”背后,是蕲春人骨子里的互助基因。这里曾是医圣李时珍的故里,药草文化滋养了“共生共济”的民风。农忙时节的“换工搭子”,谁家忙不过来,左邻右舍自带农具来帮忙,只求一顿便饭、几句交心,却从不计较工时长短。这种帮扶虽无契约约束,却比白纸黑字更牢靠。正如当地老人所言:“搭子搭子,搭的是心,不是利。”
而今,时代变迁让“搭子”有了新颜。小镇青年组起“健身搭子”,在奥体中心相约晨跑;留守老人结成“戏曲搭子”,在社区活动室唱几句采茶调;甚至电商创业的农户也寻起“直播搭子”,共用网络、分摊运费。老词未老,它只是以新的方式,继续温热着蕲春的人情江湖。
蕲春的“搭子文化”,从来不只是实用主义的协作,更是一方水土长出的温情哲学。它像蕲艾的香气,淡淡萦绕在生活缝隙里——不张扬,却始终都在。或许有一天,方言会褪色,街巷会改貌,但那种“搭个伴儿”的邀请,依然会是蕲春人最柔软的乡愁注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