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年后返程“车搭子”走红:拼车返乡潮背后的温情与隐忧》_[MMKMMC]
春节假期结束,全国迎来返程高峰。今年,一种名为“车搭子”的拼车模式在社交平台悄然走红——同乡或同城的陌生人通过线上平台组队,分摊油费、轮换驾驶,共同完成跨城返程。这一现象既缓解了春运抢票难、自驾成本高的压力,也被年轻人视为“社交破冰”的新方式。
“省钱+社交”成最大卖点
“一个人开800公里太累,拼车既能分担费用,路上还能聊天解闷。”从上海返回成都的程序员小陈在贴吧找到3名“车搭子”,四人轮流驾驶,全程花费仅为单独自驾的1/3。类似案例在豆瓣、小红书等平台屡见不鲜,不少网友晒出“车搭子”合照,称途中收获了新朋友甚至业务合作机会。
平台监管空白埋藏风险
然而,自发拼车的安全隐患亦引发关注。法律人士指出,若未签订书面协议,发生交通事故时责任划分可能引发纠纷;部分女性乘客则担忧人身安全问题。尽管部分平台推出“实名认证”“行程分享”功能,但保险缺失、资质审核不严等问题仍待解决。
专家建议,选择“车搭子”需核实对方身份、车辆状况,并提前约定费用分摊规则。交通部门亦呼吁,民间拼车应规避非法营运嫌疑,避免在收费平台发布明显营利性信息。
当“共享经济”遇上春运,这场自发的互助潮折射出当代人对效率与温情的双重追求,但如何平衡便利与安全,仍是“车搭子”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