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年搭子宁夏:一场风与沙、酒与火的别样团圆_[MMKMMC]
除夕的烟火在东南沿海的夜空炸开时,我和三位素未谋面的“过年搭子”,正裹紧羽绒服,踩着贺兰山麓的碎石,听北风穿过枯枝的呼啸。我们没有血缘,却因一个大胆的约定——逃离传统年饭,在宁夏共度春节——成了彼此临时的“家人”。
第一幕:沙漠围炉,星火替代烟火
腾格里沙漠的夜晚,冷得纯粹。我们围坐在巨大的篝火旁,铁锅里的手抓羊肉在沸汤中翻滚,香气混着柴火味,直往鼻子里钻。来自广东的阿琳第一次见到沙漠,兴奋地抓了一把沙子,又立刻被冰得缩回手;北京的磊哥变戏法似的掏出几瓶西夏啤酒,泡沫溢出的瞬间,欢呼声惊动了远处骆驼的身影。
没有春晚的喧嚣,只有星空低垂,银河仿佛触手可及。我们聊着各自家乡的年俗——上海的糖醋排骨、四川的麻辣香肠、东北的酸菜饺子——在宁夏的风沙里,这些味道被奇异地糅合,成了篝火旁最温暖的下酒菜。
第二幕:贺兰山下的时空对话
大年初一,我们闯入贺兰山岩画的世界。frozenintime,远古的先民在石壁上刻下太阳、麋鹿和狩猎的场景。磊哥指着岩画里的祭祀图案打趣:“看,咱们老祖宗过年也挺热闹。”那一刻,千年时光被压缩,我们与古人仿佛共享着同一种对团聚与庆典的渴望。
午后,镇北堡影视城的黄土墙下,我们扮起紫霞仙子和至尊宝。戏服单薄,冻得牙齿打颤,却在《大话西游》的经典场景里笑作一团。传统的年味是回家,而我们的年味,是在异乡的土地上,共同制造一场荒诞又真实的梦。
第三幕:老街巷弄,舌尖上的迁徙
银川老街的清晨,我们在羊杂碎的热气中醒来。碗里浓白的汤,撒满鲜红的辣子,就着茴香饼一口下去,冰冷的身体瞬间苏醒。阿琳被辣得眼泪直流,却停不下筷子:“这比我们家的汤粉还带劲!”
午后,我们在枸杞园里学着采摘,红艳的果实映着雪地,格外耀眼。晚上,民宿老板邀请我们一起包饺子,南方人包的饺子瘦长,北方人的饱满如元宝,形态各异的饺子在沸水里翻滚,像极了我们这群天南地北的“搭子”——不同,却和谐。
尾声:别处亦是故乡
初六分别时,我们没有太多伤感。磊哥说:“以后想起2025年春节,我会记得宁夏的风,和你们这几个‘疯’子。”是啊,这个年,我们未曾归家,却找到了另一种“团圆”。在贺兰山的沉默、黄河的冰凌、沙漠的星空下,我们证明了:年的意义,不在于身在何处,而在于心与心之间,那团不曾熄灭的暖火。
这趟宁夏之行,我们不仅是彼此的“过年搭子”,更是用七天时间,在苍茫天地间,为“团圆”写下了新的注脚——它可以是流动的,可以是选择的,可以属于任何愿意彼此温暖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