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宋庄搭子:艺术聚落里的共生与突围》_[MMKMMC]
在北京通州的宋庄艺术区,“搭子”是一个微妙的词汇。它既指代艺术家之间因创作、生计或情感需求结成的临时伙伴关系,也隐喻着这片土地上游离于体制外的艺术生态——松散却充满韧性。
上世纪90年代,圆明园画家村解散后,大批艺术家迁徙至宋庄,以极低的成本租用农舍,逐渐形成中国最大的当代艺术聚落。在这里,“搭子”是生存智慧:共享画材的“工具搭子”,合租工作室的“空间搭子”,联手策展的“项目搭子”……这种非契约化的协作,既缓解了个体经济的压力,也催生了意想不到的创作碰撞。
然而,“搭子文化”背后亦藏着艺术圈的残酷现实。随着宋庄商业化加剧,房租上涨迫使部分艺术家迁离,剩余的“搭子”关系开始分化——有人借助资本转型为“艺术商人”,有人坚守边缘成为“地下实验者”。策展人林曾感叹:“从前搭子是抱团取暖,现在更像各取所需的流量联盟。”
如今,宋庄的围墙涂鸦上仍能看到“找油画搭子”的潦草字迹,但更多年轻艺术家将目光投向短视频平台的“线上搭子”。这种变迁或许印证了艺术生态的自我迭代:当物理空间不再绝对,精神共鸣以更碎片的方式延续。而宋庄,依然是那个承载着理想与妥协、共生与突围的复杂样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