搭子黄州:烟火小城里的江湖与诗意_[MMKMMC]
黄州的街巷总带着几分“搭子”气——不是精致的江南园林,也非肃穆的古城遗址,而是一处烟火气里混着江湖气的所在。老茶馆里竹椅吱呀,三五闲人围坐,一壶粗茶能泡半天;夜市摊上油锅滋啦,老板娘边炸臭豆腐边和熟客插科打诨。这里的“搭子”,是方言里“凑合”“将就”的意味,却也藏着黄州人骨子里的豁达:日子不必太讲究,但求痛快实在。
若说黄州有魂,定在东坡赤壁。苏轼当年贬谪于此,写下“大江东去”的豪迈,却也自嘲“黄州好猪肉,价贱如泥土”。文人的失意与市井的温饱,在此奇妙交融。如今江畔石壁上刻满诗词,而山脚大排档的烤鱼正香,游客举着手机拍完石刻,转头便挤进人堆里抢最后一份辣炒田螺。历史与当下,风雅与俚俗,搭着搭着,竟也浑然天成。
黄州的“搭子哲学”更在人情。清晨的牛肉面馆,拼桌是常事。生客并排坐下,互递一碟辣酱,闲扯两句天气,转眼便如老友。菜场里阿婆挑拣青菜,摊主顺手塞两根葱:“搭着吃,香!”这种不经意的热络,让外乡人恍惚觉得,自己早被这座小城认了亲。
暮色四合时,长江大桥上摩托轰鸣,载着下班的人流向对岸的新区。老城渐暗,唯有夜市灯笼次第亮起,照着油渍斑驳的招牌和食客油亮的嘴角。黄州的魅力,或许正在于此——它容得下诗意与汗臭,盛得了落魄与张扬,一切都能“搭”在一起,熬成一锅滚烫的江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