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山进厂记:流水线上的“搭子”与浮萍青春_[MMKMMC]

南方的暑气黏在皮肤上,像一层洗不掉的薄膜。我拖着行李站在中山工业区门口,手机屏幕还亮着——“找进厂搭子,男女不限,有个照应”。半小时后,一个叫阿杰的河南小伙小跑过来,汗湿的T恤贴在背上。我们像对上了暗号,点了点头,就算认识了。中山进厂搭子

这是我在中山的第三家电子厂。流水线不需要名字,工牌上的编号就是全部身份。但人总需要一点温度,哪怕只是有人帮你占个流水线前排的位置,或者提醒你今天食堂有鸡腿。阿杰就是这样的“搭子”——我们不谈过去,不问将来,只在枯燥的流水线上互相搭把手。中山进厂记:流水线上的“搭子”与浮萍青春-中山进厂搭子

装配线上,我和阿杰隔着传送带相对而坐。他总在我手忙脚乱时,默默帮我补上漏装的螺丝。中午在食堂,我们拼桌吃饭,吐槽领班的苛刻,计算这个月能攒下多少钱。这种情谊很浅,浅到下班后各自回到出租屋;却又很深,深到你知道在这个陌生的城市,至少有个人记得你吃辣不吃醋。中山进厂记:流水线上的“搭子”与浮萍青春

厂里有很多这样的“搭子”。广西妹子和四川姑娘共用一瓶洗发水,东北大哥教江西小弟怎么躲加班。我们像一片片浮萍,在流水线上偶然相遇,靠微弱的根系暂时缠绕,抵御机械重复的孤独。

两个月后的深夜,阿杰突然说他要走了。“老家相亲,对方愿意等我。”他收拾行李时,我们把最后半包花生米就着啤酒喝完。第二天流水线上,他的位置换了新人。我继续在群里发:“找进厂搭子,男女不限,有个照应。”

中山的工厂永远不缺新人,也不缺寻找“搭子”的人。我们在这里短暂交汇,用最朴素的方式取暖,然后继续各自漂浮。这些流水线上的“搭子”,是工业丛林里最微小的互助联盟,是漂泊青春里不成文的生存法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