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疆端午搭子:当古尔邦节遇上端午节,共赴一场多元文化的盛宴_[MMKMMC]

六月的天山南北,粽叶飘香与烤馕的热气交织,赛里木湖的碧波映照着龙舟划过的涟漪——当古尔邦节的祥和喜悦与端午节的古老传统在新疆相遇,一种名为“端午搭子”的独特文化现象正悄然升温。这不仅是节日的巧合,更是多民族大家庭中情感共鸣的生动写照。新疆端午搭子

舌尖上的“搭子”:粽子与手抓饭的对话 在乌鲁木齐二道桥市场的摊位前,艾德莱斯绸包裹的礼盒里,菱形红枣粽与金黄抓饭并列陈列。维吾尔族大妈阿依古丽笑着推销“融合粽”:“糯米包着羊肉和鹰嘴豆,扎上红柳枝,南北风味都齐了!”而在伊犁河谷的农家院,汉族家庭宴请哈萨克族邻居时,餐桌上既有淋着蜂蜜的凉糕,也有堆成小山的包尔萨克。这种跨越饮食文化的“搭子组合”,让节日滋味愈发丰盈。新疆端午搭子:当古尔邦节遇上端午节,共赴一场多元文化的盛宴

仪式中的共鸣:艾草与薰衣草的芳香交响 端午插艾的习俗在新疆有了新演绎。喀什老城的土陶花瓶里,艾草与薰衣草枝错落插放,维吾尔族老人说:“薰衣草能安神,艾草驱邪,都是好寓意。”在塔城地区的麦西热甫聚会上,哈萨克族青年将五彩绳系在手腕,与汉族朋友互赠香囊,绣着雪莲花的囊袋裹着天山草原的草本清香,成为连接彼此的吉祥信物。新疆端午搭子:当古尔邦节遇上端午节,共赴一场多元文化的盛宴-新疆端午搭子

山水间的相约:龙舟竞渡与草原骑射 博斯腾湖面上,锣鼓声与都塔尔琴音交织,各族青年共同挥桨,龙舟在碧水白沙间破浪前行。阿勒泰草原深处,端午节恰逢转场季,哈萨克族牧人邀请游客体验“马上叼羊”,马蹄声与加油呐喊声震彻山谷。来自广东的游客王先生感叹:“上午划龙舟,下午骑马驰骋,这种节日体验独一无二!”

文化“搭子”的背后:共情共融的日常 这种自发形成的节日互动,源于新疆长期积淀的互嵌式社会结构。社区里的双语幼儿园孩子一起学包粽子,乡村文化大院共编端午彩绳,电商直播间里“和田玉粽”与“哈密瓜馅饼”组合销售……不同民族群众在节庆中自然结为“文化搭子”,不是刻意安排,而是发自内心的“共享喜悦”。

正如一位社科研究者所言:“当葡萄架下的茶会摆上咸甜双拼粽子,当冬不拉弹唱起《橘颂》的旋律,这种充满烟火气的交融,比任何宏大叙事都更具生命力。”新疆的“端午搭子”,恰似天山雪水汇入江河,在包容与尊重中,奔涌出中华文化的绚烂浪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