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“搭子”开始卖课:是精准社交,还是新型焦虑贩卖?_[MMKMMC]

最近,“搭子”文化悄然变味了。当“搭子”开始卖课:是精准社交,还是新型焦虑贩卖?

原本,找“搭子”是年轻人对抗孤独、低成本社交的绝佳方式——饭搭子、健身搭子、旅游搭子,大家因某个共同需求短暂结盟,轻松无负担。搭子卖课

但不知何时起,这股风潮刮向了知识付费。一种新型的“知识付费搭子”开始流行,并迅速演变成一门生意。当“搭子”开始卖课:是精准社交,还是新型焦虑贩卖?-搭子卖课

“搭子”卖课,卖的是什么?

表面看,它精准击中了现代人的痛点:一个人学习太孤独,难以坚持;报系统课程又太贵,没时间。

于是,有人打出“XX天冲刺XX考试搭子群”、“副业赚钱陪伴营”、“写作/编程/自媒体速成小队”等旗号。组织者(即“卖课搭子”)声称,只需支付远低于市场价的费用,就能获得:

同伴压力与氛围:一群人打卡,让你不好意思偷懒。 碎片化资料:号称是“精华提炼”、“内部资源”。 轻量级指导:可能是几次群内答疑或一次直播分享。

听起来很美,但真相往往很骨感。

繁荣下的泡沫与陷阱

1.“氛围”是最大的商品:你支付的费用,大部分买来的可能只是一种“我在学习”的氛围感和心理安慰。热火朝天的打卡背后,是知识的碎片化和深度思考的缺失。 2.“信息差”的廉价包装:许多“卖课搭子”自己也是半路出家,他们将网上搜罗的公开信息、二手知识进行简单打包,就作为“独家秘籍”出售。质量参差不齐,甚至存在大量错误。 3.新瓶装旧酒的知识焦虑:这本质上是将系统性的知识学习,再次切割、降维成“快餐式”产品。它没有缓解你的焦虑,反而通过制造“别人都在进步,你还不快来”的紧迫感,放大了焦虑。 4.售后?不存在的:当你会发现课程内容注水、毫无效果时,所谓的“搭子”关系瞬间瓦解。没有合同、没有平台担保,维权之路极其艰难。

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“知识搭子”?

真正的“学习搭子”,其核心应是平等、互助、非功利的。它应该是:

纯粹的兴趣共同体:基于共同目标,无偿分享资料、交流心得、相互督促。 思维的碰撞场:在讨论中激发新想法,而不是单向的“授课”与“接受”。 自律的补充:搭子是外部的助力,真正的驱动力应源于内心的渴望和规划。

结语

“搭子”卖课的火爆,是社交需求与知识焦虑在流量时代被异化的产物。它提供了一种“低成本、高陪伴”的幻觉。

在决定为任何一个“知识付费搭子”付费前,请先问自己三个问题:我买的是氛围,还是真知?传授者是否有真才实学?我的学习,是否只能通过这种形式完成?

记住,任何通往真知的道路,都没有捷径。真正有价值的知识积累,往往需要耐住寂寞的深度投入,而不是一群人的虚假繁荣。别让你对成长的渴望,轻易成了别人收割的流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