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食堂到小吃街:我们的"饭搭子"情谊跨越了高中与大学_[MMKMMC]
高中时最默契的约定,是每天中午冲向食堂的脚步声;大学后最温暖的默契,是隔着手机屏幕发一句"老地方,速来"。
我们的"饭友"关系始于高三那年的抢饭联盟——她负责占座,我负责排队,在油渍斑驳的课桌边狼吞虎咽时,还要互相抽查古诗文。那时候以为,毕业就是红烧牛肉面变成泡面的降级,直到录取通知书让我们发现,两所大学居然只隔着一条小吃街。
开学第一天,她举着烤冷面在我校门口探头探脑的样子,和当年在食堂窗口踮脚张望的身影完美重叠。现在我们的饭搭子2.0版本升级了:从讨论月考卷子变成吐槽专业课,从分食一份炸鸡柳到共享外卖满减券,连她男朋友都酸溜溜地说:"你们这饭友情比我们恋爱还持久。"
或许真正的青春友谊,就是能一起从食堂三块钱的土豆丝,吃到烧烤摊三十块的啤酒小龙虾。那些被食物香气浸透的时光里,藏着比毕业册更生动的回忆——毕竟当年偷偷吐槽的教导主任,如今已变成视频通话里共同怀念的段子,而我们的筷子,始终伸向同一盘未来。